静电吸附滤油机

静电吸附滤油机

静电吸附滤油机依托高压静电技术,通过电场使油中杂质、水分聚结吸附,实现油液净化。可高效去除液压油、润滑油等中的悬浮物、油泥,提升油液清洁度与使用寿命,支持在线运行,低耗节能,适配电厂、机床、矿山等多场
联系我们 →

静电吸附滤油机的介绍

静电滤油机5

静电吸附滤油机产品展示图

       静电吸附滤油机是高效净化油液的得力设备,工作原理精妙。油液在设备内流动时,利用油与杂质粒子 Z 电位的不同,以及电泳和介电泳现象,在高压静电场作用下,杂质粒子会迅速泳向相反电极方向,附着在积尘滤材上 。中性不带电但具导电性的颗粒,也会在非均匀电场作用下,向强电场域移动被吸附 。

       它的优势十分突出。过滤精度极高,可去除小至 0.1μm 甚至 0.01μm 的杂质粒子,经多次循环,能让油液清洁度稳定保持在 NAS1638 的 5 - 8 级 ,大大提升油液品质。这有效减少设备故障,延长配件使用寿命,降低停机损失与维修费用。同时,还可将油品使用寿命延长 5 至 7 倍,减少 80% - 90% 的废油产量,利于环保。并且具备完善自动保护装置,能无人值守连续运转,维护简便。

       其适用范围广泛,在油泵、马达等液压元件跑合试验用油过滤中,可并联在试验台油箱旁路循环过滤;能满足大型数控机床液压站在线过滤需求,保障系统清洁度;适用于冶金、发电等行业大型设备维护保养,解决管路内部污染;还可用于废油回收再生,结合自动温控式油水分离技术,处理乳化、污染严重的废油 。

静电吸附滤油机实拍视频

静电吸附滤油机工作原理

静电吸附滤油机核心是利用电场力作用实现油液与杂质、水分的分离,具体过程可拆解为 “电场建立 - 粒子极化 / 带电 - 定向迁移 - 吸附捕获” 四个关键步骤,同时结合油液自身物理特性提升净化效率.

1、电场环境构建:设备启动后,内部高压静电发生器会在吸附电极(如正极板)与接地极板(负极)之间,建立稳定的非均匀高压静电场(电压通常可达数千至数万伏),形成强电场区域,为后续分离提供核心动力。

2、油液粒子极化与带电:当待净化油液流经静电场时,油中不同物质会产生差异化反应 ——

2.1、本身带电的杂质粒子(如金属碎屑、碳颗粒、胶质),会因 “异性相吸” 原理,立即被相反极性的电极吸引;

2.2、中性但具有导电性 / 介电性的颗粒(如微小水滴、油泥),会在非均匀电场中发生 “介电泳” 现象:粒子两端感应出正负电荷,因两端电场强度不同,受力失衡后向强电场区域(电极附近)定向移动;

2.3、油液本身因介电常数较低,不易被电场极化,可保持稳定流动状态,与杂质、水分形成明显分离趋势。

3、定向迁移与吸附捕获:在电场力驱动下,带电或极化后的杂质、水分粒子会摆脱油液的黏滞阻力,快速向对应电极或吸附介质(如电极表面的积尘滤材)移动,最终牢牢附着在电极 / 滤材上,形成稳定的 “杂质层”,实现与油液的物理分离。

4、辅助分离与油液输出:部分设备还会结合 “静电破乳” 原理 —— 高压电场可击穿油中乳化水分子的包裹层,促使小水滴聚结成大水滴,再通过重力沉降或专用集水装置排出;净化后的油液则沿预设通道流出,完成一次净化循环。

静电滤油机的工作原理

静电吸附滤油机工作原理图解

静电吸附滤油机实拍

静电吸附滤油机产品图集锦

静电滤油机1

静电吸附滤油机现场图

静电滤油机

静电滤油机4

静电吸附滤油机生产图

静电吸附滤油机优势

1、减少设备故障,降低停机损失,节约维修费用

2、延长配件使用寿命减少更换费用44.7%

3、防止因故障停机带来的损失22.3%

4、减少设备投入19.4%

5、减少摩擦,节约能源5.5%

6、生产效率提高带来的经济效益4.1%

7、减少润滑的人工费用2%

8、减少润滑油的消耗2%

9、大大延长油品的寿命(5~7倍),减少废油产

量(80%~90%),保护环境。具有完善的自动保护装置,可实现无人值守连续运转,维护费用低,经济效果最佳。

产品选型

静电吸附滤油机

商家解答

  • 静电吸附滤油机多久进行一次全面维护?
    静电吸附滤油机的全面维护周期需结合使用频率、油液污染程度及设备工况综合判定,无绝对统一标准,但行业内普遍遵循 “基础周期 + 动态调整” 原则,具体如下:

    一、常规全面维护周期(适用于中等工况)

    若设备每日运行 8-12 小时、处理油液污染度中等(如 NAS1638 9-12 级),每 6 个月需进行 1 次全面维护。

    此时需覆盖 “日常维护未涉及的深度检修”,包括:

    1、拆解高压静电发生器,检查内部电容、电阻是否老化,测试高压输出稳定性(需专业仪器,如高压表);

    2、彻底清洗吸附腔内壁油污,检查电极板涂层是否脱落、变形,若涂层破损面积超 10% 需更换电极;

    3、拆解油泵、电机,检查齿轮磨损情况(如齿面间隙是否超标)、电机绕组绝缘性(用兆欧表复测),更换老化的轴承与密封件;

    4、校准设备传感器(如流量传感器、水分传感器),确保监测数据精准,避免误报警。

    二、周期调整依据(动态适配工况)

    1、高频 / 重污染工况:缩短至 3-4 个月 1 次

    若设备 24 小时连续运行(如发电、冶金行业关键设备配套),或处理油液含大量胶质、水分(如乳化严重的废油再生),杂质与水分会加速部件损耗,需缩短全面维护周期,同时增加日常清洁频率(如电极滤材每 50-100 小时清洁 1 次)。

    2、低频 / 轻污染工况:延长至 8-12 个月 1 次

    若设备每日运行≤4 小时、处理油液清洁度较高(如 NAS1638 6-8 级,如数控机床液压油),且日常维护到位(无渗漏、报警),可适当延长全面维护周期,但需每月增加 1 次 “简化版深度检查”(如测试电极绝缘电阻、检查油泵密封),避免因长期低负荷运行导致部件锈蚀(如管路内壁、电极表面)。

  • 如何判断静电吸附滤油机的吸附滤材需要更换?
    判断静电吸附滤油机的吸附滤材是否需要更换,需结合外观观察、性能监测、运行状态三大维度综合判定,避免因滤材饱和或破损导致净化效率下降、设备故障。

    一、外观直观检查:直接判断滤材物理状态

    1、观察滤材表面污染程度

    停机后打开吸附腔盖板,取出滤材(如聚酯纤维滤层、金属网滤片):

    1.1、若滤材表面覆盖厚层油泥、黑色胶质或金属碎屑,且用压缩空气(0.3-0.5MPa)吹扫后仍有明显残留(无法恢复原有的通透感),说明滤材孔隙已被杂质堵塞,吸附能力基本饱和,需立即更换;

    1.2、若滤材出现破损、撕裂或边缘脱胶(如滤层与框架分离),即使污染不严重,也需更换 —— 破损会导致部分油液未经过滤直接流通,造成 “短路过滤”,净化效果骤降。

    2、检查滤材颜色变化

    新滤材通常为白色、浅灰色或透明(依材质而定),若使用后变为深褐色、黑色且无光泽,说明滤材已吸附大量碳颗粒、氧化产物等顽固杂质,吸附容量达上限,继续使用会导致杂质 “反渗”(油液再次被污染)。

    二、性能数据监测:通过指标验证净化能力

    1、油液清洁度检测对比

    按《液压油清洁度等级》(NAS1638)标准,定期(如每周 1 次)取样检测处理前后的油液:

    1.1、若油液经过滤后,清洁度等级无提升或下降(如目标等级为 NAS 7 级,实际检测仍为 NAS 10 级,且排除油液进水、外部污染渗入等因素),说明滤材吸附效率失效,需更换;

    1.2、若油液中水分含量持续>0.1% (用水分测定仪检测),且设备脱水功能正常,可能是滤材吸湿饱和(部分滤材含吸水树脂层),无法继续分离水分,需更换。

    2、压差监测(适配带压差表的设备)

    部分滤油机在滤材进出口端装有压差表,正常运行时压差应稳定在0.02-0.05MPa(参考设备说明书):

    2.1、若压差持续超过 0.08MPa,且设备未报警(或报警后清理滤材仍无下降),说明滤材堵塞导致油液流通阻力增大,继续使用会加重油泵负荷,可能引发电机过载,需更换滤材。